一個在沙頭邊境禁區的建築群, 並列著的是一幢幢的騎樓式建築。據聞這是香港現存最大的唐樓群落。
新樓街, 顧名思義, 街道因當年所建樓房而得名。然而事隔差不多90年, 這些已被定為二級歷史建築物, 風光不再, 不過它們所在的街道, 仍是昔日的新樓街。
所謂廣州式騎樓結構, 有說是承襲清末與洋人通商的十三行, 二戰前在廣洲和香港非常普遍。這種框架式的建築, 特色是有一排柱位沿人行道而立, 與之平行的第二排柱是地下店鋪的店面。 而外柱與店面之間便留空成為了人行的通道, 上層柱位間的樓房便仿如騎在道中。
新樓街的唐樓樓高兩層, 由木梯相連, 頂層是一般騎樓式建築的平頂天台, 有石屎半腰圍欄。而由於整個建築群是有22幢的連接單間, 所以天台亦是一個整體的大長廊。雖然有住戶把離物放在天台上, 但仍不失其獨有的空中走廊氣氛。若天氣晴朗, 在天台上欣賞落霞或觀月看星, 與知己良朋, 把酒言歡的不錯選擇。
亦是只有在天台, 才會發現這座框架式建築除了騎樓部份, 相鄰的另一間隔竟是傳統的中式金字硬山屋頂。雖有業主己在瓦頂上加建鋅板, 但仍有保留原始瓦頂結構, 使樓房又有另一獨特的中西合璧的韻味。
整條新樓街的店鋪, 現在大都重門深鎖。偶有老者坐在店前打瞌, 或有途人急步取道而過。難以想像原來居民在店前選購各式日用品, 甚或金飾手錶的熱鬧場景。
更可惜的, 是此建築群雖列為二級古蹟, 但業權分散, 政府又沒有明確的保育計劃。令荒廢和改建慢慢的侵蝕著古建築。眼下所見, 有多幢的屋頂及牆壁已呈倒塌, 再不維修, 恐會發生危險及影響旁邊的單位。
騎樓, 木梯, 店面, 瓦頂, 天台, 圍欄, 甚至舊規格的路牌, 在在都在細說著沙頭角往昔的故事。封閉數十年的禁區, 如果可以有規劃的逐步開放予悉心安排的可持續旅遊, 讓更多外國和本地的朋友多認識這個禁區村落, 介紹沙頭角區和香港的歷史發展與本土文化。